close
國際人口遷徙趨勢及其對就業與薪資之影響
近 年來,由於全球化的快速發展,加上通信與交通革命性的進步,人口在國際間的遷徙(migration)更為頻繁,並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。根據聯合國 2006年的國際人口遷徙報告(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006)指出,2005年國際遷徙人口(存量)約為1.9億人,佔全球約65億人口的2.9%,比重雖不高,但遷徙者佔移出國或移入國人口卻有相當的比 重,因此各國多已注意跨國人力移動對該國經濟發展的影響。茲就國際遷移現況、對移入國勞動市場就業與薪資的影響,以及我國人口遷移情形分析如下:
一、國際遷徙人口快速成長
根 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(OECD)2007年9月發佈的1975年至2005年國際間人口遷徙流量與存量趨勢(Trend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lows and Stocks, 1975-2005)研究報告,1975年至2005年國際間人口遷徙趨勢中,可以發現以下情形:
-1985年至1995年成長快速,近10年成長幅度則趨緩
1985年至1995年為國際間人口遷徙最為快速的階段,10年間遷徙者存量成長62%;而近10年(1996至2005年)來成長幅度則趨緩,為15%。(詳表1)
觀察各地區人口遷徙成長情形,1985年至1995年以歐洲成長200%最高;1996年至2005年則以北美洲成長32.6%最高。
-由較貧窮國家移往較富有國家
觀察不同發展程度的區域遷徙人口變化情形,可以發現遷徙至較開發地區的人口呈上升趨勢,其比重已由1975年的42%上升至2005年的60%。
目前已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遷徙者居住於較開發地區,較1975年時約有半數的遷徙者居住在較不開發地區,有明顯的變化。(詳圖1)
-大量高等教育人力由較不開發地區湧入較開發地區
1990年至2000年間,約有淨500萬高等教育人力由較不開發地區,湧入較開發地區,尤其是歐洲與北美洲地區;同期間,較開發地區區域內,約有淨200萬高等教育人力移動;至於由落後地區移入較開發地區的高等教育人力,則低於50萬人。(詳圖2)
二、國際遷徙者對移入國的就業與薪資影響有限
根據經濟理論,遷徙會降低移入國的工資水準或增加失業人數。惟目前多數實證研究顯示,這些影響即使有,也十分微小,主要係因遷徙者與移入國本國勞動者多具互補性,以及高技術人力的移入有利於提高生產力,並可促進移入國的經濟。
-世界銀行(2006)
有學者 指出:根據美國實證研究,即使在遷入人力比例很高的地區,遷徙對工資和失業的影響也很小,但對於那些直接與遷徙者競爭的人,受影響程度可能較大。世界銀行支持這些論述。
-經濟合作發展組織(2007)
根據歐洲實證結果顯示,遷徙者與移入國本國勞動者多具互補性,並未取代本國勞工,反而是扮演移入國勞工缺口的補充者角色,如:補充本國三K(辛苦、骯髒、危險)產業的勞工缺口、調節季節性缺工等,有助於提升勞動市場效率。
至於遷徙者對當地工資的影響,正、負面皆有,發生工資負面影響的國家(如:德國),主要係因制度僵固,勞動市場調整緩慢所致。
-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(NBER)(2007)
分析歐盟國家中原歐盟(2004年歐盟東擴以前的西歐國家)與新加入之東歐國家間,在自由貿易下,技術勞工自由移動所產生的影響,實證結果發現:
(1) 歐盟中,約有27%東歐國家人口將移往西歐國家,而且遷徙者大部分為技術人力。
(2) 由於歐盟中的東歐國家技術勞工遷徙西歐,提高其生產力,使得歐盟中西歐國家與東歐國家的GNP分別增加約1%與16%。
(3) 歐盟中之東、西歐國家的低技術勞工可享受較低價格的多樣化商品與勞務。
(4) 歐盟中之西歐國家的高技術勞工面臨較高的競爭壓力。
三、我國人口遷徙現況
根據內政部資料,我國移出人口 數量並不大;移入人口方面則呈逐年增加趨勢。截至2007年11月底,合法移住我國人數約為82.2萬人,其中,經濟性移入 人口與非經性移入 人口總計約79.8萬人,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.5%。
(一) 移出人口數量並不大
我國移出人口數量並不大,由1989年的2.2萬人,降至2006年的7.4千人。
(二) 移入人口呈逐年增加趨勢
截至2007年11月底,移入人口中:
-經濟性移入人口約為39.9萬人,其中白領工作者 約為2.3萬人,外籍勞工約為35.4萬人,其他(含就學)約為2.2萬人。
-非經濟性移入人口主要為外籍配偶,人數約為39.9萬人。
-其他移入人口(如:依親非依配偶者等)約為2.4萬人。
我 國業於2006年訂定人口政策綱領,明確揭櫫人口遷徙策略,包括:規劃經濟性及專業人才之移入、強化協助移入人口融入我國社會機制,以及落實移入人口照顧 輔導及工作權保障等。目前亦於「大投資、大溫暖」之「產業人力套案」中,積極推動「競逐延攬國際專業人才」計畫,已有相當進展。
考量國際遷徙規模不斷擴大,複雜度也持續加深,雖然目前國際間多數實證研究顯示,國際遷徙者對移入國的經濟影響有限,但政府宜持續關注其後續發展,以適時掌握國際脈動,擬訂適合我國經社發展的相關人力資源政策措施。
近 年來,由於全球化的快速發展,加上通信與交通革命性的進步,人口在國際間的遷徙(migration)更為頻繁,並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。根據聯合國 2006年的國際人口遷徙報告(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006)指出,2005年國際遷徙人口(存量)約為1.9億人,佔全球約65億人口的2.9%,比重雖不高,但遷徙者佔移出國或移入國人口卻有相當的比 重,因此各國多已注意跨國人力移動對該國經濟發展的影響。茲就國際遷移現況、對移入國勞動市場就業與薪資的影響,以及我國人口遷移情形分析如下:
一、國際遷徙人口快速成長
根 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(OECD)2007年9月發佈的1975年至2005年國際間人口遷徙流量與存量趨勢(Trend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lows and Stocks, 1975-2005)研究報告,1975年至2005年國際間人口遷徙趨勢中,可以發現以下情形:
-1985年至1995年成長快速,近10年成長幅度則趨緩
1985年至1995年為國際間人口遷徙最為快速的階段,10年間遷徙者存量成長62%;而近10年(1996至2005年)來成長幅度則趨緩,為15%。(詳表1)
觀察各地區人口遷徙成長情形,1985年至1995年以歐洲成長200%最高;1996年至2005年則以北美洲成長32.6%最高。
-由較貧窮國家移往較富有國家
觀察不同發展程度的區域遷徙人口變化情形,可以發現遷徙至較開發地區的人口呈上升趨勢,其比重已由1975年的42%上升至2005年的60%。
目前已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遷徙者居住於較開發地區,較1975年時約有半數的遷徙者居住在較不開發地區,有明顯的變化。(詳圖1)
-大量高等教育人力由較不開發地區湧入較開發地區
1990年至2000年間,約有淨500萬高等教育人力由較不開發地區,湧入較開發地區,尤其是歐洲與北美洲地區;同期間,較開發地區區域內,約有淨200萬高等教育人力移動;至於由落後地區移入較開發地區的高等教育人力,則低於50萬人。(詳圖2)
二、國際遷徙者對移入國的就業與薪資影響有限
根據經濟理論,遷徙會降低移入國的工資水準或增加失業人數。惟目前多數實證研究顯示,這些影響即使有,也十分微小,主要係因遷徙者與移入國本國勞動者多具互補性,以及高技術人力的移入有利於提高生產力,並可促進移入國的經濟。
-世界銀行(2006)
有學者 指出:根據美國實證研究,即使在遷入人力比例很高的地區,遷徙對工資和失業的影響也很小,但對於那些直接與遷徙者競爭的人,受影響程度可能較大。世界銀行支持這些論述。
-經濟合作發展組織(2007)
根據歐洲實證結果顯示,遷徙者與移入國本國勞動者多具互補性,並未取代本國勞工,反而是扮演移入國勞工缺口的補充者角色,如:補充本國三K(辛苦、骯髒、危險)產業的勞工缺口、調節季節性缺工等,有助於提升勞動市場效率。
至於遷徙者對當地工資的影響,正、負面皆有,發生工資負面影響的國家(如:德國),主要係因制度僵固,勞動市場調整緩慢所致。
-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(NBER)(2007)
分析歐盟國家中原歐盟(2004年歐盟東擴以前的西歐國家)與新加入之東歐國家間,在自由貿易下,技術勞工自由移動所產生的影響,實證結果發現:
(1) 歐盟中,約有27%東歐國家人口將移往西歐國家,而且遷徙者大部分為技術人力。
(2) 由於歐盟中的東歐國家技術勞工遷徙西歐,提高其生產力,使得歐盟中西歐國家與東歐國家的GNP分別增加約1%與16%。
(3) 歐盟中之東、西歐國家的低技術勞工可享受較低價格的多樣化商品與勞務。
(4) 歐盟中之西歐國家的高技術勞工面臨較高的競爭壓力。
三、我國人口遷徙現況
根據內政部資料,我國移出人口 數量並不大;移入人口方面則呈逐年增加趨勢。截至2007年11月底,合法移住我國人數約為82.2萬人,其中,經濟性移入 人口與非經性移入 人口總計約79.8萬人,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.5%。
(一) 移出人口數量並不大
我國移出人口數量並不大,由1989年的2.2萬人,降至2006年的7.4千人。
(二) 移入人口呈逐年增加趨勢
截至2007年11月底,移入人口中:
-經濟性移入人口約為39.9萬人,其中白領工作者 約為2.3萬人,外籍勞工約為35.4萬人,其他(含就學)約為2.2萬人。
-非經濟性移入人口主要為外籍配偶,人數約為39.9萬人。
-其他移入人口(如:依親非依配偶者等)約為2.4萬人。
我 國業於2006年訂定人口政策綱領,明確揭櫫人口遷徙策略,包括:規劃經濟性及專業人才之移入、強化協助移入人口融入我國社會機制,以及落實移入人口照顧 輔導及工作權保障等。目前亦於「大投資、大溫暖」之「產業人力套案」中,積極推動「競逐延攬國際專業人才」計畫,已有相當進展。
考量國際遷徙規模不斷擴大,複雜度也持續加深,雖然目前國際間多數實證研究顯示,國際遷徙者對移入國的經濟影響有限,但政府宜持續關注其後續發展,以適時掌握國際脈動,擬訂適合我國經社發展的相關人力資源政策措施。
全站熱搜